魯瑪夫捨名利 遠赴南亞大山服事克欽族難民

 

台灣原住民心繫海外少數民族

出身花蓮萬榮鄉馬遠村的布農族青年,小時候經歷過貧困生活,長大抓到機會就努力讀書往上爬,一路讀到博士甚至拿到國家青年獎。正當有機會在公部門飛黃騰達時,他卻讓自己從名利身分與舒適環境裡,去到天差地遠的中國西南邊境大山,彷彿重回小時候的貧困,帶著使命以宣教士的身分在信仰、經濟、教育、農業、建築等各方面,幫助當地的少數民族。這名青年就是少數民族宣教中心的宣教士─魯瑪夫‧達瑪畢瑪。

從2005年至今,魯瑪夫每年有半年多的時間橫越中國、越南、寮國、緬甸、印度、尼泊爾,幫助在地粗略估計還有500多個福音未達之處的少數民族。2010年開始,他進入緬甸內戰的犧牲者─共計16萬難民的克欽族人中間,以建築、民族學、神學以及過往在行政機構建立起的行政管理經驗與原鄉的知識幫助他們,除了防避政府軍的攻擊,還能在組織中好好活下來,穩定的自立自養,更從福音得到堅固盼望。

國家青年獎得主 功成名就中驚醒

魯瑪夫從小跟著爸媽去教會,長大後來到都市經歷聖靈更新,明白何謂福音。他參與原住民運動,關切土地、權益、福利、礦工、雛妓等原住民議題,才知道文化的重要,也持續展開對原鄉文化的研究。

從大學到博士班,因著自己建築學與民族學的專業,以及大學講師、行政機關專員等身分,讓他有機會服務原鄉,幫忙獨居長輩蓋房子、包裝原鄉文化等。而後,他也持續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甚至還得到國家青年獎的肯定。

然而,當他功成名就,卻越來越感到渾身不對勁,不想再過著與信仰相違背的官場生活,也覺得所推動的改造倘若只是帶來外殼的光鮮亮麗,仍然沒有為部落的自我價值與信仰生命帶來提昇的話,就等同消費民族為自己帶來利益。於是,他決定單純回到學校完成博士學業。

正當博士論文完成之際,魯瑪夫中風入院。病床上,他省思過去所為,向神禱告倘若神能救他,他一生要奉獻給神,要成為信仰的實踐家,要到那最需要的地方。三個月後,他安然走出醫院,知道神要用他。

禱告尋求服事的禾場,神藉由經文提醒,高山峻嶺中還有許多羊群,誰來牧養他們?為什麼不聽、不想、不去呢?於是他回應神,願意成為先鋒,代表台灣原住民族去幫助這些海外少數族群,讓族人看見其實台灣原住民是有力量去給予、去影響那更微小的民族,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原住民族有文化的保存,也有純正的信仰,能夠付上福音的代價。

研究建檔少民資料 雙福宣教

擁有民族學專業的魯瑪夫,在少數民族宣教中心服務兩個部門:少數民族研究與愛心關懷。他起初是隻身,婚後有妻子陪同,實際在大山裡去找尋有需要的少數民族,把調查的珍貴資料送出來給宣教部門建檔,把福音帶給當地人,並協助物資籌募運送、蓋房子、建學校、造教堂並支援不同點的牧養與管理等。

面對陌生的民族,他在事前研究歷史背景與生活習慣,有了基本認識後前往,從生活起居、經濟發展與醫藥需要關心起,跟領袖建立關係,把農業知識、經濟觀念、醫療帶給他們。建立信任後,才慢慢傳遞真理,帶領信主,再來鼓勵當地人接受教育,而後訓練有意願的弟兄姊妹成為傳道人,一代培育一代,再由一個部落傳到鄰近國家的部落。

一個部落接著一個部落,他巡迴在大山之間,從汽車、摩托車、驢駒到步行都還不算什麼,即便最長要走一星期才到另一處,更難的是沒路的地方就要使用溜索,甚至還游泳渡河。

2010年,他在邊境神學生邀請下,走進緬甸內戰難民─克欽族中間。起初就有五千人,他用建築學專業先蓋教會,幫助當地人自立自養,而後越來越多人聚集,至今有16萬名難民居住在52個難民點,裡頭有8000多個孤兒。

助16萬克欽難民建立組織與教會

帶著行政部門的經驗與管理方法,他藉由成立「克欽難民委員會」成為核心,協助克欽難民成立教育、醫療、行政、宣教、婦女與兒童事工等各個部門,建立組織,推動自立自養,並輔佐傳道人起來承接責任,如今委員會有四分之三的成員都是傳道人。

魯瑪夫說,克欽族真的是神保守才能存留至今,面對50萬政府軍,他們僅有5萬民兵,但直升機發射飛彈就射偏,砲彈飛到一半就掉下來,「若不是難民居住的大山成為耶和華的山,難能安全保守直到現在」。然而,除了戰爭,飢餓、生病、埋伏仍然持續威脅著克欽族人的生命。

當地的小朋友一天吃一餐,大人兩天吃一餐,省下來的產物到中國邊境賣了換錢,再去買醫療、建築與民生用品與支持下一代到山下的教育費用,魯瑪夫說,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他比喻就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有什麼吃什麼,而魯瑪夫也用神的話餵養他們,包括民兵的生活作息,在沒有作戰時,躲在安全地點也都是拿起福音小冊子起來讀經禱告。

近半年,魯瑪夫安排克欽族的醫護人力,目前差派300位在地的醫護人員,在學習中文後,前往邊境友好醫院學習簡易的醫護技巧,僅有半年操練,就要趕回去守護16萬族人的生命安全。

他看見,如今在克欽邦與中國邊境的少數民族,雖然正處患難,但60%都是基督徒,每個難民聚落各有一個聚會點,一次聚會達千人以上是一般的景況,信仰成為身處生存危機中的克欽族人的重要希望。

60%基督徒 徵召原民勇士同前往

回頭看台灣原住民,魯瑪夫感謝神過去把福音種子種下,讓原鄉有70%-80%都是基督徒。當原住民有了主,當原住民開始有能力去接觸南島語系的基督徒,「是否能夠重拾起初原鄉福音大爆炸的榮景,把福音帶給有需要的南島與中國邊境少數民族呢?」,他如此企盼著。

他認為,對於過去西方宣教士與平地教會對原鄉的好,台灣原住民不一定有力量報答;但對於南亞少數民族來說,台灣原住民族的語言約略相通、大山生存文化相符、族群背景環境能體會,「那裡正是我們能夠還福音的債的禾場」!他知道幫助這些還不起的民族就是服事那最小的弟兄,那怕再辛苦,既然是神呼召,神必定會保守。

為什麼一定非原住民不可?魯瑪夫說,到了當地能夠習慣環境還能工作的,恐怕就只有台灣原住民有這樣的能力了,因為那裡正如同原始的家鄉!這是神給我們的祝福,也盼望弟兄姊妹們要更多珍惜神所賜的恩典,一起參與服事境外少數民族!

魯瑪夫期盼,呼召更多有相關專業的原住民,能夠幫助少數民族在防禦家園、醫護、兒童教育上有進展。

去年底,魯瑪夫的師母回台灣生下第一個孩子,面對要再回去少數民族中間,包括正處於戰亂的克欽族難民裡面,他坦白說,心理上的挑戰確實更為增加。然而,如同起初一樣,他與師母都做好準備,假若有一天真的遭遇不測,也是回到上帝那裏去。

他希望,至少未來五年後當新的領導人上位後,會當來好的改變,「在那之前,我會繼續陪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