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農族博士-魯瑪夫‧達瑪畢 投身雲端民族跨文化研究與差傳

  • 基督今日報 實習記者 / 鄭琇容 高雄連線報導

中華世界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差傳會(WIRI)在中緬尼泊爾印度邊境少數民族部落得著未得之民。當地常有械鬥欺壓少數民族,還有巫術欺騙主的羊群,孩子們每天只吃一餐。(圖片來源/ 魯瑪夫‧達瑪畢瑪FB)

魯瑪夫‧達瑪畢瑪博士,曾是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原住民族訪問研究學者,專門從事台灣原住民調查,也於大陸北京清華大學做世界文化遺產研究,熟悉中、緬、印度及尼泊爾邊境等少數民族文化。

魯瑪夫之後蒙神呼召對少數民族傳福音,創辦了社團法人中華世界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差傳會(World Indigenous Research Institute, WIRI),並擔任秘書長,培訓邊境核心同工。而且對極為缺乏的少數民族,提供藥物、大米、營養品等物資援助,藉著文化研究與尊重的角度,取得當地頭目或巫師巫婆信任。當這些人體認基督信仰的真實,接受福音信主,影響當地部落族人改信基督信仰。

克欽女孩為主殉道 更加堅定服事心志

2015年,有位22歲克欽族女孩,在戰爭中被軍隊擄去吊在樹上,魯瑪夫與同工晚上潛入敵營把她從樹上救下來時,她只剩一絲氣息,魯瑪夫為女孩禱告,她最終明白耶穌為世人被釘十字架的痛苦,「她斷氣前眼神告訴我不要放棄傳福音給更多人!」魯瑪夫帶著心痛惋惜的口吻述說著,這成為他多年以來持續傳福音給未得之民的激勵。

魯瑪夫從服事中陪伴深陷戰爭苦難的少數民族,看到他們堅強的信仰,更加堅定其服事的信心。即使克欽族難民平均每週兩到三天被空軍和陸軍轟炸,他雖有恐懼,仍憑信心蓋了5000人的難民營教會,至今有17萬個難民集中在23個邊境地區。


邊境未得之民地區之少數民族接受決志祝福禱告

 

少數民族信主要面對逼迫 生死不如卻為主而做

中緬及印度邊境少數民族族人接受福音後,幾乎每天都需要面對死亡,但他們的信心很大,傳起福音很有動力與熱忱,他們不怕被笑、被打、不怕死。

一位緬甸小姑娘在WIRI培訓後,當她嫁到印度山區邊境,不願意跟婆家一起拜祖先,所以被婆家責罵、不給她飯吃。她毅然地築起禱告祭壇,一段時間後,丈夫親戚意識不能再欺負她,她開始有信心在村裡傳福音,家人、好朋友、隔壁的鄰居共七戶人家信主。

去年底,緬甸邊境的一個差傳基地因為被攻擊,125位同工護送老弱人員撤離,但有23位被抓,兩位逃回來告知,他們被關在水牢下半身長期泡水而潰爛長蛆;也有姊妹同工在路上,被敵軍抓起來強姦致死,隨便埋於路旁。

聽到這些事情,想到同工們所受的痛苦,魯瑪夫心中相當難受,但也為他們感謝天父,「我看見這些同工願意做在最小的身上,為主殉道到天父那裏去了。」於是他召集同工一起禱告,之後找回遺體帶回安葬。魯瑪夫說,他們在殉道前遭受虐待生死不如,但他們無論生死,都為主而做。

少數民族宣教路途艱辛 生死難料卻為主而做

魯瑪夫指出,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數屬與世隔絕,一些地區坐車加上騎摩托車與步行,共需4-15天的時間。加上國界之間的現況、政策的混頓,一般人也很難以想像,太多的變數都是不可預期的風險,也對生命造成威脅,所以接受宣教策略與背景知識訓練顯得重要。

魯瑪夫博士認為,進入部落傳福音前應該有先期調查比較理想,包括聚落位置、民族分類、山頭民族衝突、過往歷史情結、部落領袖住所與地圖等等,都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可以避免捲入族群之間的糾紛及遭遇危險如何安全離開。透過研究也能有效的築起禱告祭壇,針對屬靈轄制地區或巫術人士特別禱告,也能投入建立友誼關係。


前往邊境少數部落宣教的路途不但遙遠而且險峻。

 

文化知識背景成為宣教利器

魯瑪夫出身台灣布農族,求學時代曾受盡歧視。在以建築為專業的摸索中,看見自身文化的獨特與重要,所以投身於布農族建築學和人類學的交叉學科研究。

魯瑪夫過去在教會中,常常聽到西方宣教師的感人見證。這些宣教師初到原始文化部落時,雖然面對傳統文化與福音的衝突和轉化,但是憑著不放棄的信心與神所賞賜的智慧,帶動了原住民屬靈大復興。魯瑪夫每每想到事蹟,心中總有有股感動要償還福音債的念頭。

魯瑪夫曾經從人類學文獻發現,早期原住民部落如生下雙胞胎,即視為不祥徵兆而殺之的傳統習俗。他在中緬、印度、尼泊爾等邊境研究中,也親眼看見有人運用巫術欺騙當地同胞犯法,一些種姓制度仇視賤民的風俗,與早期布農族的某些傳統文化有相仿之處,直接造成對生命的踐踏與破壞。

魯瑪夫想起一百五十年前西方宣教士把福音傳給台灣原住民,是如何阻止傳統信仰下仇敵的轄制,以福音改變某些不討神喜悅的習俗,因此決定成立WIRI還福音債,向少數民族宣揚福音。

 

「文化研究到底在宣教、傳福音事工中,是否為必須的背景知識?」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在魯瑪夫的想法中,神使用一個人通常按照他的特質來發揮專長,他相信從文化觀察、研究與記錄的角度,從事福音事工是神給他的呼召。

魯瑪夫也思考一個問題,目前一些地區宗教管理政策日益嚴格,傳統宣教福音策略受到空前挑戰。魯瑪夫強調從跨文化學術研究,朝著透過正式管道進入宣教地區的模式,進行宗教、文化及基督教信仰等方面的學術交流與研討會議。此種模式後勤事務瑣碎繁雜,需要有固定合適的辦公室,成為跨文化差傳研究資料及宣教實踐的經驗的基地,從事跨文化宣教事奉。這項事工亟需要您支持與代禱!


魯瑪夫博士(中間穿背心)原住民生長背景與少數民族研究背景成為他宣教的利器。

呼籲加入135禱告行動 把禱告存起來

魯瑪夫說,中緬邊境每年五月雨季開始,過不久就會下雪。部落只要一人感冒,全部小孩都會感冒,需要大量藥物包括抗生素。目前大人兩天一餐、小朋友一天一餐,因此推行135禱告行動,鼓勵華人從家庭中築起禱告祭壇,為邊境無名的傳道人、無依無靠的孤兒、被蹂躪的婦女禱告。

魯瑪夫強調,信心與禱告是華人教會復興、突破及擴張的關鍵,邊境的同工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為台灣華人禱告一小時,所以他個人也鼓勵台灣弟兄姊妹加入「把您的禱告存起來135禱告行動,即刻行動」,為邊境少數民族福音事工禱告。

 

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所以,你們這些牧人要聽耶和華的話。- 以西結書34:6-7

資料來源:基督今日報https://cdn-news.org/news/16911

《請尊重版權與保護》「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本文版權所有,未經過本機構同意不得轉載與文章抄襲及剽竊行為,若有涉及相關著作權法律責任或侵害他人權利時,將追究法律責任。 © 2020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