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思語言與文化衝突
語言被視為鑑別文化屬性的有力標準之一。「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創世記十一章1節),上帝洪水的審判過後,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原本擁有同一種語言,共有一個目標:「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他們互相協力共同建造巴別塔,大家合作融洽,無有間隔。
多元文化的濫觴
一片和諧歡樂的氣氛之下,吆喝齊去燒磚、搬磚的高昂場面,隱藏的是對神的悖逆和驕傲。神用很特別的方式擊潰他們的工作,祂變亂人的口音,語言不再互通。語言分歧後,被神拯救挪亞的後代才如受農夫牽住的牛,各往不同方向散去。
神創造人的心意與祝福是生養眾多、分散全地,但是甫自一場災難中存活的人卻不領受這個祝福,反而想緊緊繫住彼此不分離,使得神採用人無法抗拒的方法讓人踏上蒙受祝福的第一步——分散。
從聖經的記載,創世記第十一章首見多種語言的發跡,如以語言作為文化屬性判別的初步標準,也可以從這裡窺見多元文化的濫觴。語言不通帶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無法溝通、理解,也就無法共同辦理某一件複雜的事務。當大家分往不同區域生活時,在各自的領域中,適應相異的自然環境而逐步發展特有的生活方式。
文化衝突始自人類驕傲
從聖經探索世界文化的發展脈絡,可解為神對於人類出於驕傲的原罪所共同決定的合一行動的處置及其效應。驕傲早在夏娃時就已進入人類心中,因夏娃只想靠著分別善惡果讓自己如神有智慧,卻不願意依靠神尋求神使自己有智慧,而驕傲也成為所有人類靈性上的遺傳。當人在示拿平原突然發現彼此語言無法溝通,是否發生了誤會與衝突不得而知,但已為日後的文化衝突埋下潛在因素。
廣泛的文化衝突或狹窄一點的宗教對立,其源流皆始自人類的驕傲,宗教最大的陷阱在於自義進而排他,以賽亞書六十五章5節:「且對人說:『你站開吧!不要挨近我,因為我比你聖潔。』」即為以色列人宗教自義的心態。在傳福音或為人禱告的時候,是否曾有過這種念頭:「我信了基督教,我比某人還好,你看,他那麼可憐!」的確,這種念頭無孔不入,常常不小心出現在禱告中呢!又彷彿路加福音十八章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二者相形之下,露出信仰的曙光,照見我們的內心世界,顯明神喜悅的禱告,悄悄挪移我們禱告的方針。
異文化交會 兩種觀念並行
大約20年前,《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出版,引來廣泛討論,正反方皆有。文化的差異不易消除,據個人多年的經驗,當一個人自小內建了某種文化價值,即使往後基於一些原因,必須接受不同文化價值的灌輸,原有的文化不會因此被替代,而是兩種觀念同時並行。
舉例言之,某次我們全家外出在旅館夜宿,兒子穿的嬰兒鞋有一隻不知掉在何處,我們在旅館找了一圈也找不到。第二天,收拾東西要回家時,我太太告訴我把剩下的一隻留在旅館,但我很不捨,暗自把那隻鞋收到行李箱裡。
回家後太太整理行李,發現了這隻鞋,問我為何要把它帶回來?我才吐露實情,依照布農族文化,從小的生活經驗在外過夜,母親常叮嚀我們不要把自己帶出去的東西落在外面,特別是衣服、鞋子,因為如果留了什麼貼身物品在外,彷彿心還在外逗留,對未來的生活心不在焉。
太太聽了我的解釋恍然大悟,但她在這方面比較貼近實用主義,也滿能說服我。她覺得只剩一隻鞋子,帶回家實際上不能穿,看到它也會心疼無法物盡其用,還會想到另一隻不知流落何方的鞋,與其這樣,不如交給旅館處理。
雙方經過一番溝通,說出心裡的想法,往後對生活細節的處理,也更能理解兩人確實有文化背景的差異。坦白解釋後,我們的心底彷彿都多了一層彼此文化觀點的累積,但本身原有的文化觀念依舊存在。
藉著聖靈除去障礙的自我
若要問,以後遇到不同觀點與作法時,要依誰的主張?我想這問題並沒有一定的答案,而是要考慮不同的情形與事情的重要性,二人無法決定的,在禱告中尋求神。也許有人覺得這實在是小題大作,難道為了僅存的單隻鞋子該如何處理得求問神?我小時候曾為了從口袋掉出的十塊錢向神禱告,神使我失而復得,當我的眼睛瞥見掉在路旁閃著光芒的銅板,那種喜悅實在難以形容!
神給的智慧也是甘甜無比,沒有副作用。在少數民族服事會碰到文化差異造成的作法不同,導致事情發展不盡如人意,即便台灣原住民文化與其他國家少數民族文化的相似之處不少,可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在種種摩擦與挫敗中,可以發現彼此的差異,轉而尋求基督的智慧與大能,找出行得通的方式。盡量不要讓差異直接升級成為文化衝突,試著先理解原因及理由,我深切地如此期許自己。
現今世界爭端的主因被分析為文化,國際新聞報導似也如此,聖經卻未太多著墨重視人的文化,反教導我們藉著聖靈除去障礙的自我、勿效法世界。我們看啟示錄,最後的衝突場面一方是羔羊及屬祂的人,另一方是誘惑人的古蛇及被牠誘惑的人。羔羊已經勝過世界,因羔羊是真理,有完全的知識,能分辨虛假與真實,使徒保羅也看清並告誡我們是與屬靈氣的爭戰,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