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專欄 / 好牧人

在動蕩不安下,神蹟的光火及盼望在哪裡?

文/魯瑪夫博士

圖/WIRI少數民族提供

在這樣萎靡不振的環境氛圍裡,有什麼能夠激勵我們,為心底擦出火光的盼望?

文/魯瑪夫

2020、2021年是人類流行病大傳播的年代,導致數百萬人喪失性命、生活秩序大亂以及全球經濟長期受創。在這樣萎靡不振的環境氛圍裡,有什麼能夠激勵我們,為心底擦出火光的盼望?

我們回想,2000年以前,以色列人長期被羅馬帝國統治,盼望著古老經文記載的救世主降臨,率領他們脫離異族殖民,重建大衛王國般的黃金年代。而耶穌,宣稱自己是彌賽亞,也被施洗約翰所證實,又行諸多神蹟,廣被民眾寄予厚望。耶穌是當時羅馬帝國奴役下,以色列人所期盼的紅海神蹟。

人人都愛看神蹟。神蹟又是什麼?從中文字面意義來看,就是神的事蹟,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情。英文字典對MIRACLE的解釋為「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事情」也可以說是按照人與自然的力量,所辦不到的事情。我覺得兩個意思都差不多,只是描述的方法不同而已。

最近讀到約翰福音第六章耶穌行神蹟的經文。我想到大約10年前,我在中國大陸的景頗族(在緬甸稱為克欽族)和傣族混居的地區服事。那裡有一個顯著的地標,是一棵巨大的樹,要十個人才能圍抱起來,據稱已有千年。

那棵樹是傣族的宗教中心,他們常常在樹下舉辦傳統儀式。但是因為當地的景頗族已有一些人信主,景頗族基督徒每每經過那棵樹,都感到心裡不安。我去服事的時候,景頗族同工告訴我此情,希望我能為這件事禱告。當下我先和同工們溝通,禱告時大家一定要同心合意,以信心仰望耶穌,相信神必能挪走使他們恐懼的事物。

我奉耶穌基督的名主領禱告後,就離開那地方,當時現場並無任何異狀。後來在別處,同工遇見我,告訴我禱告完的第二天,天氣十分晴朗,萬里無雲,沒想到天空突然發出巨響,一道大雷打在那棵樹上,它就被劈成兩半了。這是個不折不扣的神蹟,唯有神才能做到。接著,我們一起將榮耀歸給神。

因為這件巨雷劈樹的事,那裡的景頗族教會信徒們,信心大增,教會一時之間甚為興旺火熱。但是過了幾年,卻因為一些人為的問題而流失、分裂了,實在可惜,也求主憐憫、召回失散的羊群。另外,這件事讓傣族人信奉的對象一時之間化為烏有,引起了他們的不滿;然而耶穌的言行,總是會引起正反兩派的看法,也就不足為奇。

這些事情已經過了好幾年,我一直放在心裡,直到近日在某處服事,又看到約翰福音第六章的記載,我才對「神蹟」有更深的體悟。耶穌先行了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後,接著,他行走在湖面上去找門徒。門徒親眼看見他走在水面,其餘的聽眾,則是根據一些情況,很詫異耶穌如何到得了對岸。

也許有些人推測他是在空中飛行、走在水面,或身體直接變到不同地方?這些都是根據可能的想像得出的推測,乃人之力量所無法達成。總之,耶穌當晚的行蹤,從此岸到彼岸,對那些群眾而言,是無法理解的神蹟。

第二天,他們找到耶穌後,問耶穌何時到對岸,以推斷祂到底如何渡過加利利海,耶穌沒有直接了當地回答,反倒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喫餅得飽。』」即使群眾吃了耶穌所賜的五餅二魚,似乎並沒有讓他們對真理有更多渴慕,他們所更加關切的,是耶穌行了什麼神蹟,所以後來他們又問耶穌:「他們又說:『你行甚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作甚麼事呢?』」。

人之所以嚮往神蹟,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縱然他們已先經歷過了五餅二魚的神蹟,還是不滿足,想要看更多神蹟。所以人類對事物的好奇心,也可能是貪婪的或無節制的,使人對信仰產生誤解或偏離。事實上,他們不僅看過神蹟,還吃下了一個神蹟,卻始終無法明白,站在他們面前的耶穌才是真正的、最大的神蹟。

所以耶穌很有智慧地引導他們,說你們找我不是因見神蹟,乃是因吃飽得飽。聖經裡的飽足,通常指心靈的飽足。耶穌暗示神蹟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關鍵在於相信耶穌是神,神對人的生命有主權,按照祂的方法生活,可以使人心靈飽足。神蹟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偶爾在一些特殊時候,是神讓人增加信心的一種途徑,當然信心的對象是神子,絕非神蹟。過了這麼多年,因為疫情,我很久沒有去那個景頗族與傣族的混居地了,希望有朝一日各地解封後,我能帶著耶穌給我的這篇信息,去向他們傳講更多的真理,盼望那間教會在經歷奇妙的神蹟與人的失敗後,回到生命之主耶穌面前,用祂的話語建構每一天的生命奇蹟。

相關文章:https://bit.ly/3pNEsd7

了解更多WIRI少數民族差傳會
官網:https://wiri.org.tw/
訂閱YT頻道:https://bit.ly/3mv2cRj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報告, 緬甸在軍政府奪權政變及嚴重疫情雙重傷害, 相關物資糧食缺乏問題將日趨嚴重, 並依據數據,未來6個月將會有620萬人以上面臨挨餓且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更加的嚴峻

延伸閱讀: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8/1097252

  • 更多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