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葡萄縣宣教行有感

魯瑪夫

◎魯瑪夫 達瑪畢瑪(WIRI世界少數民族研究差傳會秘書長)

一直以來,我很想去緬甸北部克欽邦內的葡萄縣,因該處也是少數民族、未得之民的分佈區域。幾年前,我帶領了一個宣教隊伍,欲從某處進入葡萄縣,但途中一位同工行走時滑落山谷,加上前方道路因雨崩坍而受阻,只能折返回去。沒想到,這次能夠從另一條路通往葡萄縣,且相隔一座山,就到了當時止步返回的地方。

重巒疊障隔絕少數民族
緬北葡萄縣如同印度北部阿魯納恰爾,亦屬遭當地政府封閉管制處。該處算是緬甸最北邊的一個行政區,東臨雲南、西接印度阿魯納恰爾。由於位置偏遠,地形崎嶇且道路曲折,各項建設仍不發達,有些地方到現在都沒有電,日落後只能點蠟燭照明,否則就早早上床休息。

我抵達葡萄縣時,就像去印北阿魯納恰爾一樣,面臨了嚴格而冗長的詢問。感謝神,讓我這次心中更充滿平安。不過身在異地,且面對不明的制度,我還是得保持著戰戰兢兢的態度。來到這裡不久前,通往葡萄縣的公路仍為泥石路面,一遇下雨泥濘不堪,行車非常危險。而我去的時間又逢雨季,所幸必經公路已以瀝青鋪整,否則遇崎嶇地形,可能又將發生打滑、衝往邊坡的險狀了。

史迪威公路是葡萄縣最重要的交通道路,該公路的建設緣起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抗日戰爭。建成後,此一要道擔任戰爭時期重要的運輸物資功能。史迪威公路行經之處,地勢極為曲折崎嶇,興建時從附近的少數民族徵調人力,多人因工程的危險而喪命。如今坐車奔馳於此,探看緊鄰的深谷懸崖,不禁有感受益於戰爭緊迫時期所作建成的艱難工程,亦感嘆戰爭對重巒疊障隔絕於世的少數民族地區,所造成的影響。

據帶我前往葡萄縣深山的同工稱,他的祖父一輩,在二次大戰時期,視從滇緬公路撤退的國軍為外來侵略者,因傳統文化對外來者本有敵意,而對之以傳統習俗的方式,他的父母當時年紀尚小,對祖父他們的作法印象深刻,心中存有疑問卻不敢多言。後來有英國宣教士沿此公路進來,對他父母傳福音,有感於先人所作所為而願意認罪悔改,改信基督教。但是後來又因政治情勢遽變,中斷了基督福音的信仰。

政局轉變  福音一時受阻
這次我主要對阿儂族傳福音。阿儂族是一個廣泛的稱呼,民族學上被歸類為怒族支族一支,與獨龍族語言最接近,整體宗教仍屬泛靈的原始信仰。他們住的地方非常深山,因雨雪被封閉於高山長達半年,雨雪時節過後,方能下山以物換物,因此生活相當窮困。

同工的家庭是國共政局轉變後所殘留的基督信仰家庭,看來此一政局變化也波及了鄰近之緬北邊境山區。邊境山區的民族本來就跨越了政治國界的劃分常有互通,因此資訊交流而互相影響,且當時一部份國軍亦從此撤退帶來了政局改變的消息。同工說,其村落目前信主人數很少,若能進去與他同工是莫大的幫助。本次我想更深入山林,礙於正值雨季未能繼續,只能留待下回。

路加福音三章4-6節:「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所記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豫備主的道,修直祂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神的救恩』。」那彎彎曲曲的道路,緣於戰爭修築的史迪威公路,曾為戰爭運輸物資,也為福音運送宣教士;戰爭與和平,總是同時或交錯產生,戰爭起於人與人之爭奪,和平出於神與人之和好。史迪威公路運輸過多少滄桑的歷史,上演過跨文化的民族人類學寫實誌,它通往神秘隔絕的少數民族之地,終點必為敞開的福音之門。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46411#ixzz6Fc2MF648

《請尊重版權與保護》「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本文版權所有,未經過本機構同意不得轉載與文章抄襲及剽竊行為,若有涉及相關著作權法律責任或侵害他人權利時,將追究法律責任。 © 2020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