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專欄 / 好牧人

拒絕當「受害者心態」 的受害者

文/魯瑪夫博士

◎魯瑪夫(WIRI少數民族差傳創辦人)

「受害者心態」早被奧地利心理學家費尼切爾於1945年提出。我們多少都遇過這樣的人,對話內容五句不離「我最可憐」、「我付出的最多」、「都是我去做的」等命苦或受罪的語句,或談話經常帶有相同含意的遭遇經歷。受害者心態亦且為了在不同立場中獲得同情及支持,不斷重述自己的無辜和無助,甚至轉而攻擊不支持其立場的人。

家庭紛爭多來自比較付出多寡
在壓力山大的21世紀的嚴苛環境中,受害者心態的抱怨聲勢必將不絕於耳。我們要拒絕當受害者心態的受害者,有兩層意義,一是切勿慣常養成此一心態,被它捆綁,二為當有人對你施展受害者心態時,要謹慎明辨,別立刻被拉入其情緒深淵或表明立場歸隊。本文將從所見聞之當代家庭糾紛及聖經,書寫此一主題。

家庭紛爭最常遇見家庭成員從「比較付出多寡」的基調上,所展開關於家庭中各種資源(甚至可能包括獨立成人工作、結婚後的所得)如何分配、責任如何分擔的討論話題,就足夠寫一齣自家裡客廳延燒到家族親友、新聞媒體,甚至是法庭官司的長壽劇。

所有的爭執,一旦有了付出多寡比較的「受害者心態」加入戰局,就形同認為自己付出越多的人,越有資格在自己的主張上站得住腳。通常從時間觀點來看,家庭成員中年紀越大的越有可能提出此般理由,這也成為許多在處理家庭糾紛的社會人士(可能是牧師、傳道人、心理諮商師、法律專業等)耳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說詞。

聖經中典型的受害者心態
聖經對於「受害者心態」的看法,要我們拒絕被其捆綁、束縛,並且糾正我們所經歷的處境,無論於好或壞,都是神助我們成長心意的筆畫,是更多使我們向神靠近的無形推手。若任令受害者心態束縛手腳,生命將永無寧日,因為內心深處總覺得世界不公平、人生不幸運。

雅各先娶了姊姊利亞,再過7年才娶拉結。根據聖經記載,利亞與雅各結婚的頭7年中,似乎皆未懷孕生子,直到雅各娶了妹妹拉結,神見利亞失寵,才憐憫祝福她,讓她連續生了3個兒子。利亞連生3子,可以推知拉結在婚後至少3年亦無子嗣,直至婢女辟拉為她生子。

拉結向雅各抱怨,雅各立刻糾正她,不給她孩子的是神,並非雅各;而落在神的手下,有誰能聲稱自己是受害者呢?

與輩分有關的受害者心態,在聖經裡可尋得相關描述。該隱為長子,他所獻的祭卻不被耶和華接納,於焉氣忿填膺,面露不悅;不過耶和華並沒有正面直指該隱的不是,而是試圖以一連串問題指正他,問題的核心終究指向該隱的罪才導致獻祭不蒙神悅納。

此外,細讀以撒的家庭悲劇,亦能探出家庭成員的受害者心態與其根源。以掃四處奔跑狩獵滿足父親、甚至全家的口慾,雅各卻是個愛坐在帳棚內默想的人,兩相對照,以掃是否曾認為自己對家庭的付出比雅各更多呢?此種小事頗可反映出現代家庭糾紛的樣貌。

不僅如此,還有輩分的傳統觀念。以掃深得以撒歡心又居長子,心態上自認為應有的權利甚為顯然,之後失去了自認為該有權利的受害者心態更是寫在臉上;他以雅各為始作俑者,氣到揚言要殺了雅各。但是,聽過相關講道或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以掃一開始便沒有認真看待長子的地位,隨時可能因為一時情慾的衝動就出賣長子名分。

隨著家庭生活往悲劇發展,以掃也將不利於自己的結果歸咎於雅各,認為自己是雅各手下的受害者,說雅各「騙」他出賣名分,然而雅各在這場交易中並沒有騙他,拿紅湯買長子名分,雅各說得明明白白。雖然,數十年後,以掃再見雅各之面,二人竟能相安無事、各自生活,看似以掃並未將受害者心態延續影響其終生,乃可幸之事。

“The Mess of Pottage”, by James Tissot

受害者心態斷絕良性溝通
綜觀當今世代與聖經之例,受害者心態的產生可以歸納兩類,一乃被環境所迫的不公之感,另一為自己造成的受害者狀況。前者大多是兒童、青少年的弱小時期,無力改變家庭困境所遭受的傷害,或者是為了家庭提早工作,經由不同時期出生成員的發展比較,逐漸累積下來的受害者心態。後者則是自己心態不正、錯誤決定下喪失了機會和原本祝福,又不願承認錯誤反而找了代罪羔羊,該隱和以掃即為最佳例證,永遠都是「他們的錯」。

受害者心態掩蔽了我們看到事情的真相,扭曲解決問題的方法,比方該隱斷然認為神拒絕其祭物,是因為神不公平,沒有想到自己的罪;以掃把喪失長子名分歸責雅各的欺騙,聖經卻寫下他自己老早就已出賣長子之名。

一遇到不同意見或已經在衝突之中,一旦顯示出受害者心態,將斷絕所有良性溝通,無法解決現有問題,這在現代家庭糾紛相當常見。該等心態於自我情緒的處理上,亦不健康,心理學家也提及了類似心態與憂鬱症間的關聯。

神的憐憫救人脫離惡性循環
神要我們拋棄為奴的心態,奴隸就是主人的資產,主人隨己意對奴隸要打要罵要賣掉,奴隸任主人宰割,大量工作到過勞死,在古代也不罕見,所以奴隸可說是古代最大的受害者群體。當神要把以色列人帶出他們處於受害之奴隸階級的埃及時,他們甚至還眷戀奴隸的食物,大發牢騷說要回埃及。

無法自拔於受害者心態的人,自網路資料描述,他們藉著可憐的形象博取別人的同情和支持,實際上若倚靠軟弱的人類的支持,如同以色列人眷戀的鍋中肉一般,並不穩定可靠亦無法恆久。

話說回來,我們在神面前真是可憐,被罪纏身,我們是自我罪性的受害者,也是始作俑者,故應向著神自覺可憐無助,神的憐憫和恩典才最可靠完全,助我們脫離受害者的牢籠,也就是老我舊人。對著人採取裝可憐策略,常出於不良動機,即使一時達到目的,卻讓自己陷入受害者心態的惡性循環,看不清也難以經歷真正祝福的源頭是神,而非人。

摩西率領的以色列民為了吃肉,寧願回到埃及作奴隸,但是有神的靈和智慧充滿的基督徒,並不需要為了爭取意志薄弱的人的支持或同情,繼續當受害者心態的受害者。在基督裡面,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約瑟是真正的受害者,卻從未讓冤獄的囚牢束縛了他自由跟隨神的靈,囚牢搖身一變,反而變成他手中開啟逆轉人生的機密鑰匙。

相關文章:https://bit.ly/3pNEsd7

了解更多WIRI少數民族差傳會
官網:https://wiri.org.tw/
訂閱YT頻道:https://bit.ly/3mv2cRj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報告, 緬甸在軍政府奪權政變及嚴重疫情雙重傷害, 相關物資糧食缺乏問題將日趨嚴重, 並依據數據,未來6個月將會有620萬人以上面臨挨餓且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更加的嚴峻

延伸閱讀: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8/1097252

  • 更多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