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7 專欄 / 好牧人

少數民族宣教的鐵三角

文/魯瑪夫宣教士/牧師/博士

宣教鐵三角是近來熱烈討論的重要議題,簡單來說,就是教會、宣教士與差會之三方關係。其目的乃明確劃分宣教士、差傳單位與教會的三方角色,釐清三者間的管理、權利與義務。主要理念為在宣教事工上,宣教士負責工場……

宣教鐵三角是近來熱烈討論的重要議題,簡單來說,就是教會、宣教士與差會之三方關係。其目的乃明確劃分宣教士、差傳單位與教會的三方角色,釐清三者間的管理、權利與義務。主要理念為在宣教事工上,宣教士負責工場的建立與擴張,宣教士的管理由專業差傳單位負責,教會則屬於供應、從旁協助的角色。如此才能避免含混不明的複雜關係,使得宣教士受到兩方角力拉扯,落入蠟燭兩頭燒的窘境,終致關係破裂,宣教士只能選擇退出工場。

檢視宣教鐵三角

宣教鐵三角之建立與聯繫,係基於共同的目標—開荒、撒種與建立當地教會。宣教鐵三角關係之品質,乃事工成敗之關鍵。從宣教士角度而言,其比較關心的層面自然是心靈關顧、個人和家庭平日生活及退休保障等等;教會之焦點傾向於工場範圍之擴張與否;而差會則關注宣教士個人條件與工場性質妥適與否之評估和調整,突發狀況時如何彈性運用資源以資因應等。

不過,宣教鐵三角乃理想之應然面,從目前宣教的實然面來說,不少教會肢體對於專門差會之存在及必要性,有相當程度的質疑。他們可能認為教會本身有完善的人事組織與管理體系,更是財務之供應者;既然如此,何不由教會自行管理所差派的宣教士?反而可以免去維持複雜三方關係之問題。

從筆者投身少數民族宣教之經歷著眼,專門差會與教會的職能分工是否確有其必要?答案是肯定的。保羅曾說「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林前9:20~22)此段經文完全道出跨文化宣教的處境。宣教士必須自我轉化,從瞭解、接受、進而調整眼目到產生同理心,惟並非人人都能順利通過這四個階段。

挑選類文化宣教士

如果差派與少數民族生活文化差異過鉅之宣教士投入宣教,光是跨越文化障礙就已為一重大課題。倘若耗費相當時間仍無法融入當地群體,對於宣教士無疑是沈重壓力,這也是當今跨文化宣教普遍的現象。既然跨文化藩籬難以突破,為少數民族宣教士流失主因之一,從預防觀點而言,挑選類文化宣教士進入少數民族工場,應較易減少宣教士於跨文化此一因素帶來的阻力。這也是筆者於少數民族宣教實務中,所觀察到的重要宣教策略之一。由於臺灣原住民傳統生長環境窮困艱難,許多從小就經歷攀登高山、背負重物、幫助農忙、或從事基層工作等特別生活經驗,因此進入深山野林中的少數民族區域,對原住民來說雖非易如反掌,但尚可負荷。此外,臺灣原住民的社經地位、文化思維,和眾多少數民族發展模式相近,故較易體會少數民族的心靈需求,基於彼此的類似經驗,設身處地將福音傳給他們。

再者,欲投身於少數民族宣教工場,必須先經裝備,除了神學與體力雙重裝備外,更重要乃適應能力與受苦心志。設想一個從小安逸且生活環境良好之人,突然之間要他生活在公共茅廁、躺臥於泥土地、周遭飄散牲畜糞味、眾人共食一鍋飯菜的環境,還能夠自若以對,甚至身體健壯、滿心喜樂地長期擺上嗎?這樣的人恐怕微乎其微。

實際進入宣教工場後,所面對的是人事物的未知,有危險、有背叛、有軟弱、有攻擊、有困難也有瓶頸。從事前裝備到實際宣教,各式各樣的試煉、挑戰、臨時事件等大小事務,倘若由已身負牧養羊群重任之教會一手包辦,是否能夠給予即時有效的解決方案?特別當教會領導階層若以非少數民族的觀點解讀與管理,其實效如何?皆不無疑問。這也是何以於少數民族宣教中,必須建立宣教鐵三角,由熟悉少數民族宣教實務的專門差會執行監督管理任務之原因。

宣教士應得到尊重

然而,大部分關於宣教的思考邏輯似為先規劃完善的制度,再來討論是否及如何宣教。宣教士將物質保障之程度作為獻身程度的依據,教會以範圍擴張與否作為是否投入的衡量,而差會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倘若宣教士與教會在各方面的條件都齊全了,可能還是因種種設想與顧慮跨不出去宣教,豈不是平白浪費神所託付管理的資源?

誠然,美國宣教史上對於宣教士有完整的財務保障規劃,物質保障的確也是宣教士於前方無所顧忌的重要後盾。但是,目前亞洲宣教士是否亦如美國宣教士般全然委身與獻身,而應得到如同他們的待遇及尊重,實值各方進一步探討。

在與諸多宣教先進分享當中,現代宣教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例如部分宣教被譏為「觀光宣教」,僅係向都市裡基本信徒的短宣等等,導致一般屬於供應角色的信徒或教會開始懷疑宣教本身的功能及必要。根據宣教學者的調查研究,在北緯10/40視窗中,最多的福音未得之民住在中國與印度,他們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幾乎從未聽過福音,但僅不到5%之宣教士人數比例及不到1%之海外宣教經費投入其中。這幾年大家對於少數民族宣教事工的探討,並未消弭此種神國資源運用的不均現象。此實乃掌握神國資源的眾教會、宣教士及差會所無可推諉的責任。

鐵三角合力完成大使命

直到如今,遼闊邊境的少數民族,因為地處偏遠、環境貧瘠,令人懼而遠之,福音不知何時才能遍及於此?對於少數民族的宣教,確實有著不同的挑戰與裝備條件,但大使命是每個人按著自己的恩賜才幹各司其職才能完滿。從初代教會來看宣教鐵三角,以身體行動實際宣教者如主耶穌和彼得等,有代禱的勇士─「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徒十二章5節),亦有財務上的奉獻「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路八章1、3節),當大家各按本分同心合一時,神必釋放祂的大能,賞賜所應許之地。

宣教事工是以教會、宣教士與差會通力合作所運行,猶如三股合成的繩子; 但是三者的權責必須明確劃分,不可逾越份際,否則將分崩離析。少數民族宣教鐵三角的關係中,教會支援及代禱、宣教士建立事工、差會則擔任行政督管,三者互相支援,彼此配搭,才能集三方之專業與優勢發揮最佳效能。

相關文章:https://bit.ly/3pNEsd7

了解更多WIRI少數民族差傳會
官網:https://wiri.org.tw/
訂閱YT頻道:https://bit.ly/3mv2cRj

根據聯合國最新的報告, 緬甸在軍政府奪權政變及嚴重疫情雙重傷害, 相關物資糧食缺乏問題將日趨嚴重, 並依據數據,未來6個月將會有620萬人以上面臨挨餓且在邊境少數民族地區更加的嚴峻

延伸閱讀: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8/1097252

  • 更多新聞報導